四月的牟定,处处生机勃发。走进凤屯镇凤屯村委会的邓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派喜人的景象扑面而来:一个个食用菌栽培大棚错落有致,黑色遮阳网下,密密麻麻的菌床上长满了成熟的白参,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成熟的菌子;大棚外,一箱箱包装整齐的食用菌等待外运。
“没想到上个月才种下的菌棒,短短1个月就可以采收了。这不,每天都请了七八个人来帮忙采收,还是忙不过来。”种植基地负责人秦恒乐呵呵地说。
凤屯镇因村制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去年,引进牟定民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凤屯村委会邓杨村流转12亩土地,建了15个大棚试种白参。“白参目前的市场价是每公斤60元左右,自去年11月试种,12月就开始采收,目前已采收了4茬,采收了7吨多,效益非常不错!”在大棚内,秦恒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5个大棚,每个大棚种植6000根菌棒,每年可种两茬,每棒产菌按0.2公斤计算,每个大棚每年至少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
凤屯镇气候冷凉,凤屯村昼夜温差大,紫甸河水清澈无污染,而白参生长周期短,沿河田块适宜发展大棚种植。“食用菌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比较大,发展大棚种植菌子,不但破解了我村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还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可吸收大量农民到大棚内打工,有效增加收入,加快了全村脱贫步伐!”村党总支书记杨成章没有想到,第一年试种就非常成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振兴乡村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多路径运营模式,扩大农副产品和特色产业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凤屯镇镇长董兵信心十足地说。
图为菌农在采收菌子。
记者 代琼芬 杨正福(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