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定县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金扶持、龙头带动”发展思路,加快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主体订单+贫困户”、“电商平台+贫困户”四种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有3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其中,龙头企业48家、农民合作社259个、家庭农场7个、种养大户7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399户发展产业,带动增收2422.49万元,户均增收1392元。
出台《武定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定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提供了政策性保障。近三年,累计兑现农业产业化扶持奖励资金658.42万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按照“四个全覆盖、一达标”要求,强化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行政村建立1个以上、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社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率100%;全县126个行政村已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理事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17个,覆盖率92.9%;全县需加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5997户已入社20338户。
围绕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叫响农业经营主体品牌。以“武定鸡”地理商标,“武狮”、“狮山”云南省著名商标,“发窝土”、“云味坊”楚雄州知名商标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滇中。近三年来,全县建成5万亩早青豌豆种植和高山绿色蔬菜基地,3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1万亩早青蚕豆种植基地,36万平米人工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出武定鸡、小耳黑山羊、生猪、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畜禽养殖示范基地,永银、宏兴、荣云泰、胤泽农业等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白路中沟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效益良好。2017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8.8%,带动农民增收1.7亿元。(贺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