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姚安县围绕“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优化规划布局,以肉牛品种改良、粮改饲科技推广、冬闲农田优质牧草种植、项目扶持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走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路子,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发展活力。提出2021年力争肉牛存栏达20万头的产业发展目标,出台了《姚安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意见》,明确了肉牛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用于肉牛品种改良、畜厩建设、贷款贴息、母牛增量扩繁、科普培训等重点环节的扶持。结合脱贫攻坚,投入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近1000多万元,整合其他资金767.5万元用于肉牛养殖,通过产业发展资金的注入,为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增添了新活力,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加大项目投资,突出典型示范。实施肉牛品种改良、种草养畜、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等项目建设,生产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养牛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规模化养牛发展迅速;立足气候、牧草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肉牛产业,按三产融合发展理念策划现代肉牛产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省投资200万元的转变草食畜发展方式项目。红梅肉牛养殖基地(云牛公司)已经建成。全面加快百牛园项目进度,集中力量建设云牛、荣爵肉牛养殖企业,借助产业扶贫资金建设巴拉鲊养牛合作社等肉牛养殖示范场户,为全县养牛户提供示范及借鉴;围绕该县被列为“粮改饲”国家试点县,2017年推广收购全株玉米4.3万吨,每吨补助60元这一惠民补助政策,借鉴云牛、荣爵及草海村委会养牛合作社利用青贮玉米养牛的成功经验,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展“粮改饲”试点,大力推广玉米整株青贮。今年,已种植全株青贮玉米1.56万亩,可实现全株玉米青贮4.67万吨,为肉牛养殖提供了饲料资源。
抓实疫病防控,保障健康发展。创新机制,整村推进。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主的各项措施落实,提高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能力;严格标准,提高免疫密度。始终把动物防疫作为肉牛产业发展的首要措施,规模养殖户程序化免疫、散养户实行春秋防疫,做到应免尽免、免疫抗体合格率达标。全县三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了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发展效益。三年来以推广实用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肉牛冻精改良1.97万胎、优质牧草种植2.04万亩,大力推广普及全株玉米青贮、肉牛短期育肥等实用配套技术,提高劳动者养牛效益。科技应用和投入的增加,为肉牛适度规模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支撑,加快了肉牛产业化发展进程。举办肉牛养殖及玉米青贮技术培训班52场次,培训人员2672人;举办了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培训班,邀请省、州专家授课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畜牧系统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创新宣传方式,唱响产业品牌。精心策划,成功举办两届“云南姚安牛展会”,集中展示姚安肉牛产业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的成果。制作了肉牛养殖宣传专题片,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微信、手机信息报等多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姚安的肉牛养殖知名度、提振群众养殖肉牛的信心。
截至目前,全县实现肉牛存栏10.23万头,较上年增长23.7%,出栏3.25万头,较上年增长3.6%;年存栏10头以上养牛户达448户。全县存栏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达到516户,全县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肉牛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 钱娅波(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