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贫困村饲料玉米到市场玉米的转型记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11:58: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楚雄网

原标题:贫困村饲料玉米到市场玉米的转型记

这几天,可把大姚县昙华乡麻秸房村正子嘎力小组的支部书记李才保急坏了,因为村子里的白糯玉米可以上市了。然而,玉米怎么卖?怎么出村进城?是一大难题。原来受近期强降雨影响,村子部分道路坍塌无法出行,李才保急得嘴里都起了泡。

施工队正在疏通坍塌道路

李才保急的这个白糯玉米,由来可不容易,是5月份他挨家挨户劝导群众种植的,磨破了嘴皮子才动员14户贫困户种植了21亩。

昙华乡是典型的高寒冷凉气候,这样的气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气候独特,种植的农作物与其他地区市场冲突较少,品质较好,有市场优势;但农作物生长周期长、产量偏低。麻秸房村又是昙华乡的深度贫困村,正子嘎力小组更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28户农户中就有14户贫困户,再加上交通不便,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个难题。

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传统产业已不足以支撑百姓离幸福生活更近一步,这14户贫困户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乡、村两级政府和干部的心。2019年,昙华乡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霜冻、泥泞等危险的出村路段打通了2.1公里的水泥路,就像李才保感叹的:“路通了,生活也有盼头了。”年初,在昙华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麻秸房村委会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多方考察下决定引进白糯玉米种植。以前种植的甜脆玉米又柴又硬,不受市场喜爱,成熟后只能拿来喂猪,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白糯玉米色泽圆润,带有糯米的清香,深受市场青睐,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

麻秸房村委会出资从乡农科站购买玉米种,免费提供给群众,包村挂点人员和驻村工作队又反复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以村干部、小组党员带头,群众跟随的方式,正子嘎力小组14户贫困户全部加入队伍,共计种植糯包谷21亩,产业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在乡村干部的指导下,糯包谷长势良好。玉米终于成熟可以上市了,但路却塌了。

灾害无情,人间有情。昙华乡党委、政府闻讯出动,立即成立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因时因势制定策略。通过乡级协调经费、村民自筹资金的方式,目前下雨坍塌的道路已被施工队疏通,玉米能顺利运出去。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为了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各级干部开动脑筋,主动联系销售渠道。昙华乡干部职工和驻村队员主动支持购买玉米,也向挂包部门推送了部分订单;另外,通过蔬菜进小区的方式与昙华金花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签订了1.5元/公斤的收购合同。农户对于价格反映较好,一致觉得比种植传统的玉米要划算得多。

白糯玉米进小区订单

干部出谋划策卖玉米(王淑瑜)

责任编辑:钱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