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乡镇、美丽树苴目标,楚雄市树苴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村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寻找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按照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的指示精神,在“生态、绿色、富裕”的发展思路上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增加群众收入并重的路子。
法古么村是楚雄市树苴乡的一个小山村,位于三尖山北麓,半山腰上有3亩地,越冬麦苗墨绿而茁壮,蓄力等待春暖花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乡愁”在法古么村变为现实,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森林效益显著,人居环境整洁的新农村正呈现在世人面前,2019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
50年前的树苴,吃透了破坏生态的苦。辖区下的法古么村委会有顺口溜:“好的一个法古么,水冷石头多,种一撇坡收一土锅,每人三分地,全靠做生意”。1972年新建立的树苴公社,提出了“三年治山、五年治水”的思路,在辖区内实行封山育林、禁牧禁伐。48年来,历届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这一传统不放松;通过努力,全乡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3%和76%,青山绿色依旧在。
如何在生态中找到一条群众增收路?面对这个问题,树苴乡经过多年实践,找到了一条增收路:乡村振兴,既要生态振兴,也要产业振兴,更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产业振兴。通过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再分配,村里的核桃、肉牛、魔芋、山猪火腿、腊鹅等土特产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不少村庄吃起了“生态饭”。实践表明,只要找准产业路子、发掘生态价值、调动农民积极性,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就能做好乡村生态文明的经济文章,为群众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树苴乡将坚持沿着生态文明之路继续前进。好生态孕育着乡村发展的后发优势,干净无污染的农产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好景色以及那一抹渴望安详宁静的乡愁,蕴藏着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激活乡村的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一定能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楚雄市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