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雄“彝”式感】来楚雄,奔赴一场以火为名的约定
开栏的话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最为盛大的火把节。今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围绕高水平高质量办好彝族火把节,打响“人类故乡·中国火城”品牌目标,将全力办好火把节。即日起,《楚雄新闻》公众号推出《楚雄“彝”式感》栏目,宣传楚雄州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美食美景等,让您领略一个不一样的楚雄。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一起
奔赴一场以火为名的约定
火
在彝族人心里是非常神圣的
它象征着
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勇敢等
这个8月
火的儿女邀你来楚雄感受“火”的热情
↓↓↓
火把节的“火”
火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每天都离不开火。
姜云辉 摄
古今中外,关于火的起源和应用的故事很多。古希腊神话里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以及我国神话传说里的燧人氏钻木取火,都是火的起源故事;流传于双柏县被称为彝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里说:“不知过了多少代/独眼睛人这代人/用石头敲硬果/溅起火星星/火星落在树叶上/野火烧起山林/果子滚进火堆里/熟果味更醇/聪明的独眼人/把火的好处记在心/用火来御寒冷/用火来作伴侣/用火来烧东西……”讲的也是关于火的起源故事。
资料图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火是由燧人氏钻木取得。自从燧人氏发明了火,本不见天日的人类,就在一片灿烂的美丽火光中躬耕劳作,怡然自得,悠哉悠哉地过着有火、有光明的生活。
资料记载,我国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发明火了。
从发现火到学会使用火,是我国原始人类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
在不少历史资料的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火的发现、使用,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
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类来说,一开始是很可怕的。但他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和烧熟的野果吃起来更有味道。于是,他们便试着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兽侵袭的武器。
取回来的火毕竟难保存,一旦熄灭,就要等到下一次自然起火,漫长而煎熬。
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发现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长期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完成了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过渡。
武学成 花云 摄
在双柏县彝族中,流传着火把节是为了纪念人类找到火种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火种,有一个叫者洛的彝族人通晓各种鸟兽的语言,与老虎、蛇、扎布鸟相约到天上去找火种。结果,老虎和蛇都失败了,只有扎布鸟从天神那里偷听到火种的方法,于是悄悄地告诉给者洛。者洛回到人间,按照扎布鸟说的找来铁片、石头、火草,擦碰闪出了火。人们奔走相告,晚上举着火把狂欢,载歌载舞。那一天恰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节日时,要在村中宽广的场地上竖起一棵高大的火把树,作为火神的象征,并在火把树上挂上纸钱和食物祭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老点燃,大家围着火把树跳笙,还要点着小火把到各家各户和田地里去跳,以示驱邪免灾、除害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资料图
火让漫漫黑夜跳跃起希望的火苗,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千百年来,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火又演绎出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勇敢等多种含义。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群众把自己称为火的民族、火的儿女,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朴独特的崇火习俗,每年农历六月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火的民族、火的儿女,火在彝族人心里是非常神圣的。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彝族群众都要团聚在一起过隆重的火把节。节日中,彝族村寨过6天也好,楚雄鹿城过3天也罢,议程都离不开祭火、传火、送火。
姜云辉 摄
祭火为火把节的第一天。农历六月二十四(双柏彝族罗婺支系为六月二十三)这一天,村寨里的彝族同胞都要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聚集到跳笙的火把山上,大家动手一起杀羊宰牛,煮饭、炒菜,切各家各户带来的腊肉,摆各家各户带来的酒。待香喷喷的羊汤锅、牛汤锅和大坨大坨的冬坨肉摆好在绿茵茵的松毛地上后,由毕摩敬香祈福,然后开始待客喝酒吃饭。
吃完饭,毕摩站在祭台上用传统的火镰击石起火,点燃火草,燃起节日的第一把圣火。由毕摩诵祭火经,领着所有人叩头祈福,祝愿山寨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顺适、六畜兴旺。然后,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纷纷从毕摩手里接过用松木扎成的火把,去到自己家的田间地头,用火熏田除祟、驱虫逐鼠、除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祈求自家的庄稼不遭受虫害、鼠害,颗粒饱满,增产丰收。
姜云辉 摄
城镇和乡村一样,农历六月二十四当晚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火大典,结束后点着火把沿街游走。
传火就是火把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都要聚集在祭火台附近的火把山上,尽情地唱歌、跳舞,举行摔跤、射弩、斗牛、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老人们按照彝族勤劳勇敢、英武健壮、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传统标准,选出彝家一年一度的美男子和美少女。然后起舞跳笙,欢度节日。待夜幕降临时,再次燃起火把跳笙,掀起火把节的第二次高潮。
资料图
这一过程,城乡各地都基本一致,只是节日的内容不同,各地都不断花样翻新。
送火即火把节结束时举行的仪式,乡村为农历六月二十八,楚雄城区为农历六月二十六夜晚,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
吃过晚饭,夜幕刚刚降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手持点燃的火把,纷纷走出家门,长龙似的向跳笙场走去。
到了跳笙场,大家把火把堆在一起,燃去一堆很大的篝火,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的火堆唱歌跳舞。
资料图
夜越来越深,人们不断添柴,致使火越烧越大。那火轰轰烈烈,一派红光,如金蛇乱舞,似群龙起伏。熊熊的烈火烧红了半边天,照亮了大片山谷。整个跳笙场上,火在跳,人在跳,火光烁烁,欢乐无比。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尽情地欢,物我两忘,通宵达旦。
送火的过程,万人空巷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楚雄鹿城也一样,那激情万般的歌舞,那欢乐无比的场面,没有参加过的人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资料图
楚雄彝族自治州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都别具特色,红红火火。在广大山区农村,火把节期间,白天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早晚大摆筵席待客,欢欢乐乐地过节,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起火把去跳笙。闪闪亮亮的火把星星点灯,犹如一条条长龙,纷纷汇集到跳笙场,歌声飘荡在山野,舞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资料图
“小哥跳破千层底,小妹跳穿绣花鞋……”那激情、那场面,是文字难以描述的。欢乐的场景,激情奔放的歌舞,乡村和城市一样。送火的那一晚,美丽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楚雄鹿城,到处都是歌舞的海洋,整个就是一座欢乐之城、火之城。
火的民族,火的节日;红红火火,中国火城!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年节。它不仅包含了彝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乐等诸多文化现象,同时还包含了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习俗、禁忌习俗、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在火上烹饪出的楚雄彝族美食
↓↓↓
姚安臭豆腐砂锅米线
楚雄彝族全羊汤锅
南华“沙桥三绝”
(臭豆腐、千张肉、酸菜鱼)
元谋凉鸡
双柏香疙瘩鸡
武定壮鸡
禄丰黑井盐焖鸡
元谋烤乳猪
禄丰罗次烤乳猪
牟定超群驴肉
牟定庆丰茶叶肉
姚安套肠
永仁宜就凉粉
元谋水米线
大姚石羊古镇小吃
(小土饼)
(菜盒子)
(椒盐饼)
南华阳麦粑粑
中国•楚雄2023年彝族火把节
各类精彩活动蓄势待发
一起来楚雄
探寻火之文化、沉浸火之圣典
品尝火之盛宴、唱起火之欢歌
跳出火之幸福、相约火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