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华县党建引领做强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打了“翻身仗”
“谁能想到这片撂荒多年的土地,如今成了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南华县红土坡镇山尾村老洪箐,山尾村党总支书记郭海龙感慨不已。
山尾村以山区旱地为主,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自然环境艰苦,村集体经济薄弱。“翻身仗”如何打?成了郭海龙的揪心事。“我们村地处礼舍江边,老洪箐闲置土地面积大,适合烤烟种植,这么好的资源当然要利用起来。”这是前几年郭海龙的打算。光有想法和一腔干劲可不行,关键得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落实土地,山尾村干部垫资从群众手中流转“搁置”的土地34亩;生产道路狭窄,耕种设备到不了地里,党员干部带头修路;没有水源无法灌溉,村“两委”干部四处筹集资金架设滴灌、修建蓄水池……
“我们在争取资金支持时,还吸纳了2户群众入股5万元,他们每年可获得分红2000元。基地用工我们也优先考虑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工资实行日清月结,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郭海龙介绍。通过村干部带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把“闲田”变良田,采取“烤烟+红花”的种植模式,山尾村形成了“烟经协同、烟药一体”的发展格局。去年,山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20.5万元。
在距离县城近70公里的兔街镇小村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马添寿曾同样面临山区农村无支柱产业和资源有限的窘境。
“刚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集体经济没啥盼头,看着其他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我也很慌。”马添寿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小香蕈市场价格高、需求量大,而且生长周期短、产量稳定。然而当马添寿提出发展小香蕈种植的想法后,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 :“种植小香蕈不仅要有场地,而且需要种植技术,大家都没尝试过。”于是,马添寿等村干部率先带头,盘活闲置校舍改建了3个大棚,利用400平方米的土地来种植食用菌,共种植小香蕈1.2万棒。随着小香蕈种植获得成功,村民的顾虑也打消了。
最终,小村村党总支确定了“党社联建”的发展模式,村委会与墨江扬京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村党总支组织党员群众200余人(次)参与到大棚搭建、菌棒搬运、喷灌建设等环节中,鼓励群众学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村就近招聘临时工200余人(次),其中优先招聘脱贫户、监测户49人,当年户均增收1000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曾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山尾村、小村打了“翻身仗”,这样可喜的变化,如今正在南华县多个村(组)重现。华丽蝶变的背后,是近年来南华县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探索。各村(组)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探索实践资源开发、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发展模式。2023年,全县128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151.24万元,较上年增加832.5万元,增长63.13%,村均收入达16.81万元。(官郡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