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要闻 >> 正文
楚雄:千年彝药焕新机 “滇中药谷”正崛起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14:51:24  来源: 数字楚雄

  原标题:楚雄:千年彝药焕新机 “滇中药谷”正崛起

  “这部明代成书的《双柏彝医书》比《本草纲目》还早12年。”在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内,身着彝族服饰的讲解员向游客娓娓道来彝族医药的悠久历史。馆内陈列着数百种彝族医药常用药材,滇重楼、三七、天麻、红景天等一应俱全。

图片
图为中国彝医药博览馆。 陆希成 摄

  近日,记者跟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楚雄专场采访团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探寻“彝药之乡”的独特魅力。

  楚雄州地处云南省中心位置,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生活在此的彝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彝族医药体系。

  近年来,楚雄州立足彝族医药特色资源,将中(彝)医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以打造“中(彝)医药示范区”和“滇中药谷”为目标,积极推进“中(彝)医药+旅居+康养”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集种植、加工、科研、流通和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动彝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讲解员介绍,彝族医药最初源于生存需要。彝族先民发现有些动物内脏可以治病,有些植物能缓解不适症状。这些宝贵经验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发展成为系统的防病治病知识体系,并通过口口相传和文字记载世代传承。

  早在2000多年前的彝医古籍《支呷阿鲁》就有记载:“毒蛇咬伤的,麝香拿来敷;蜂子蜇伤的,尔吾拿来敷。”其中提到的“尔吾”就是现今常用的彝药野坝子。楚雄州两次大规模药物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楚雄州境内有中草药1381种,其中600余种是彝族地区常用彝药。

  “每当讲到彝族医药中的特色疗法,游客都会对彝族先民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讲解员介绍,生动有趣的彝族医药知识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学习了解。自博览馆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超过万余人次。不少游客参观后还会购买特色彝药产品,如“排毒养颜胶囊”“彝医三七粉”等。

图片
图为彝药企业生产基地。陆希成 摄

  走进距博览馆不远处的一家彝药企业生产基地内,一排排整齐的养殖池中,灰黑色的菲牛蛭在水中游动,工人们操作专业设备,进行菲牛蛭的养殖、采收和加工。

  “早在几百年前,彝族医生就发现了菲牛蛭化瘀通络的独特功效,并将其应用于血瘀症的治疗。”该企业总经理杨国华介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彝族传统医药智慧相结合。一方面引进先进的菲牛蛭养殖技术和药物提取设备,保证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彝药古方配制工艺,确保疗效。目前,已研发出菲牛蛭冻干粉等多种现代彝药制剂,年产值超3亿元。

  随着彝族医药文化知名度提升,前来楚雄实地了解彝族医药的游客逐年攀升。乘着这股东风,该企业近年来积极开发康养项目。

  在由该企业打造的中国彝医药康养园内,游客不仅能了解彝医药历史,还能接受彝医问诊、体验特色理疗、品尝药膳美食等,实现“游、购、娱、食、疗”全链条体验。杨国华告诉记者,目前康养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康养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

  从一味草药到完整产业链,楚雄彝族医药发展正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楚雄州全州现有中(彝)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规上、限上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企业55家,其中17家中(彝)医药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