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要闻 >> 正文
楚雄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植绿覆绿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0:59:14  来源: 数字楚雄

  原标题:楚雄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植绿覆绿

  楚雄高新区紧盯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关键环节,以改革思维和系统理念,持续完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解构“过去、现在、将来”发展态势,因势利导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提升和拔高生物医药产业“含绿量”。

图片

  行业高地垦“新”覆“绿”。以产业、空间、企业、知识产权、人才为“伏线”,连缀高新区生物医药“生命树”,医药创新高地布局形成。产业体系垂直布局。成为全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原料药、中西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妆品、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全链条发展的产业体系。承载空间扩容提质。已建成庄甸、赵家湾2个专业化医药园区,规划建设云甸化工园区作为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重要承载区,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医药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化工园区。医药“植株”抱团成势。全区共聚集生物医药企业4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高新技术企业12户。共有27户药品生产企业、5户药品研究和开发企业、6户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7户异地招商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中。知识“芯片”智慧嵌入。全区共有药品批准文号439个,占全州的94.2%,包含中成药264个(含民族药24个)、化学药157个,原料药18个;有全国独家品种31个,省内独家品种8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个,有院内制剂36个(其中24个彝药制剂品种);有62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6个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人才智库荟萃一堂。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引进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7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人才3人。拥有全国著名彝医药专家张之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惠祥等彝医药高水平人才。成功申报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

图片

  产业发展平稳致远。持续多年耕耘生物医药产业生长“土壤”,做好上下游产业链更新布局工作,聚链成势夯实“药谷”底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区内46家重点药企快速成长壮大,8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建设,预计年内可建成投产项目4个,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高端制剂、化学原料、仿制药、改良型新药等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延展,集聚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3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5项。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及彝医药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拥有老拨云堂、盘龙云海2个驰名商标。现有中药配方颗粒标准546个,中药破壁饮片备案64个。产业链条放射延伸。在巩固扩大原有销售渠道的同时,新成立2家销售公司,不断开拓国内发达地区市场和海外市场。建成中国彝医药康养园,整合集聚放大生物医药、彝族医药、文化旅游优势,产业链向康养端延伸拓展。创新体系循序完善。搭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国家级众创空间,成立云南省首家园区科协,建成楚雄州第一家生物医药和食品第三方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楚雄工作站,集聚孵化载体7家。现全区拥有生物医药类创新资源、创新平台数34家,约占全区总量的80%。高新区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瞄准生物产业“珠峰”积极拥抱创新,梯度渐进勇攀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珠峰”。(普忠玲)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