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援滇医疗队 让澜沧群众更有“医”靠——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央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纪实
2022年7月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援滇医疗队的5名医生来到澜沧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其中,队长刘菲担任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开展帮扶以来,帮扶团队提出“两手”共抓的医院发展思路,一手抓硬实力:医疗、教学、研究,一手抓软实力:文化、制度、品牌。通过三年的医疗援建,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不仅进行传统帮扶模式下的“输血”模式,更注重新帮扶模式下的“造血”功能,聚焦医院内涵建设,成功在澜沧打造出“带不走”的医疗援建成果,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聚焦重点专科建设
强化医疗体系整体效能
上海九院医疗队援建科室包括骨科、普外科、急诊科、泌尿外科、五官科、心内科、整形外科。援建专家到澜沧后,真正实现了快速融入,迅速提升了专科实力,有些学科还填补了当地空白。以援建专科的“点”,带动非援建科室的“面”,让援建科室革新科室发展思路,医疗人员规划,科室运营管理,让非援建科室学习模范,学习模版,共同进步。援建开始后,县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81项、手术示教1544次、学术讲座302次、教学查房1209次、业务培训8663人次。
深耕文化赋能实践
推进管理制度精细改革
针对学习氛围不浓,医院服务意识不强的短板,帮扶团队提出了“有技术,有温度”的医院文化,成立了文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文化建设制度,细化明确了医院文化建设目标30项。立足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发展规划、人员结构及科室现状,以精细化管理为路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药事管理、医疗赔偿、病史质量规范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六十余项。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严禁“假、大、空”政策,注重制度的精细化程度和可操作性,利用钉钉办公等电子平台,推动医院制度电子化管理,极大提升医院行政效能。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
夯实医疗队伍内生动力
“组团式”帮扶后,将人才培养列入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发展的第一要务中,起草并实施了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青年医师“启航计划”,每年选派5名种子选手,由上海九院导师一对一带教。针对医师持证率不足的情况,开展了执业医师考证专项培训班,由刘菲院长亲自参与学习班课程设置,开班后县医院执医考试通过率取得了明显提升,执业医师通过率由2022年28%,提升到2024年的79%。与上海九院共建“融媒体教育中心”,充分利用上海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医学教学,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县第一人民医院专门制定中层干部轮训计划,做到县医院全覆盖,所有人员到上海九院相应部门进行轮训,提升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意识和工作方法。
打造援建帮扶模式
立足澜沧面向全省全国
“组团式”援建团队充分发挥后方独特医疗优势,利用上海九院优势学科进行帮扶。上海九院整复外科连续14年全国排名第一,而云南省整形外科发展水平整体滞后,针对这一现状,依托云南省、市卫健系统支持,探索了立足澜沧、面向全省、对接全国的帮扶新模式,召开实施了“云南省县级医疗机构整形外科专项培育计划”,将整形外科的帮扶从澜沧辐射到全省,目前已招两批共21名医师赴全国整形外科中心进行专项深造。这种新模式是沪滇协作医疗帮扶历年来的首次尝试。
破局提质达标困境
突破县域医学创新壁垒
在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工作中,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1三年的提质达标评比均未获通过,在帮扶团队的帮扶下,2023年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不仅顺利通过验收,还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高分通过,成为澜沧医院发展里程碑。此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中心、慢病管理中心、麻醉疼痛中心、重症监护中心全部通过云南省临床服务五大中心验收,为晋级三级医院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上海九院专家的带领下,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引进骨科科研项目《腰—髋膝退行性变共病队列建设》,2023年成功申报普洱市级课题1项,2024年成果申报云南省科技厅课题3项,实现医院科研的零突破。
指标数据跨越增长
“三轴驱动”群众更有“医”靠
在援建团队的帮扶下,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三轴驱动”,硬实力指标数据喜人。2024年门诊就诊总人数达388,088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35.73%;住院人数达36,323人次,同比增长27.86%;患者外转人数1474人,外转人数较援建前2022年的数据下降1308人,下降47%,“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稳步推进。2022年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执业(助理)医师考证通过率28%,至2024年通过率提升至79%。在帮扶团队支持引领下,研究课题不仅实现零的突破,并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三年来,院级研究课题6项,市级研究课题7项,省级研究课题3项。
创新品牌传播路径
打造区域医疗标杆形象
紧密结合自媒体时代特点,帮扶团队以宣传为突破口,推动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品牌建设与个人IP塑造双轮驱动,构建“医院有品牌、人人有IP”的发展格局。通过强化自媒体矩阵和团队专业化运营,实现品牌传播的精准化与多元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生态。完善县医院多平台自媒体账号,定期发布特色技术、诊疗服务、政策解读及医学科普内容。新华社、人民网、学习强国、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云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对澜沧组团式援建工作进行了报道。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更多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有力塑造了医院品牌。援建医疗队队长刘菲于202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举办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及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行业标杆。云南网纪录片《你好,李援缘》入围2024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活动。通过真实故事传递医者温度,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全面提升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品牌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