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一幅“林深菌香”的生态共富图景徐徐铺展.山川之中,松茸出土;村寨之间,分红到账;游客沿着“菌旅”步道寻味而来……一场“以生态促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实践探索,正在这片绿水青山间持续升温。
近年来,五街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菌山”资源当作“宝山”来呵护,依托20万亩封山育林育菌区、5万亩松茸核心保护区,大力发展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产业。2024年,全镇野生菌总产量达1650吨,产值突破2亿元,其中松茸产量达260吨、产值1.4亿元,成为“林下经济强镇”。
从“封山育菌”到“承包育菌”,再到如今的“保育促繁”,五街镇不断升级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相辅相成的新路径。通过“竞价承包+动态管护”机制,鼓励群众参与菌山保护和科学采摘,实现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咪黑们村开们小组就是典型代表,仅2024年便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41.9万元,人均分红3478元,村民们笑言:“分红分得早,松茸还没挖,心里就热乎。”
不仅如此,五街镇还在机制上不断创新,打造“承包分红+就业帮扶+文旅融合”的立体增收链条。菌山招投标激活集体资产增值空间,设岗安排护林员、采摘工、分拣员等岗位,覆盖800余户低收入家庭;“松茸开山节”、采菌体验、直播电商等“菌旅融合”新业态吸引年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域餐饮、民宿等综合收入超500万元。全镇14个村委会、133个村民小组、5845户群众深度参与“封山育林育菌,保育促繁增收”行动,汇聚起生态发展与群众致富的合力。
为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五街镇还联手科研院所,推进科技赋能。与云南省农科院共建产学研基地,依托“百菌园”“菌王山”打造松茸提质增效示范区,通过生态调控、菌塘修复等技术,松茸亩产提高20%。与此同时,专家团队常年驻守山头林间,累计培训林农3000余人次,提升了产业科技含量,也让传统采菌人转型为“技术新农人”。
立足“云南松茸看南华,南华松茸看五街”的品牌定位,五街镇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绿色认证和地理标志建设,通过直播电商、跨境平台等新兴渠道打开市场,将“山货”卖出“洋味”,实现了“从菌山走向世界”的蝶变。
云南网记者 段晓宇 通讯员 李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