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叮 你有一份来自楚雄枝头沉甸甸的秋日账单
当夏日的热情缓缓隐退
楚雄的八月
以一幅别致的秋日丰饶画卷
悄然绽放其独特韵味
在这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上
红梨如霞,缀满枝头
小枣如蜜,脆而多汁
花生默默,于土中酝酿成熟
……
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沉醉其中
共同编织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镜头一:红梨树上的“浪漫之舞”
阳光穿透枝叶,照亮一串串沉甸甸、泛着红晕的牟定红梨,表皮挂着晶莹的露珠。八月正是它“颜值”和“甜度”的巅峰!咬一口,脆!甜!汁水多到飙,它也是楚雄人果篮里的“当家花旦”。
走进云南三亩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千亩梨园内,数十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果子装箱后将销往北京、东北及两广等地。据了解,该公司今年预计收获云南红梨1200多吨,预计产值540多万元。
镜头二:葡萄架下的“紫色星河”
在双柏县大麦地镇仁和街的葡萄种植基地里,阳光透过叶隙,洒在一串串饱满欲滴、蒙着果粉的紫葡萄上,果农托起葡萄串,干净利落采摘下来。
摘一颗丢进嘴,爆汁!是午后的清凉慰藉,可别小看它,这一串串紫红的大粒无核葡萄糖度非常高,脆甜多汁的果实远销长三角市场。
镜头三:枣园里的“甜蜜呢喃”
当清晨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枣叶,昨夜的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一大早,农户们便戴着遮阳帽,挎着竹篮,一头钻进了小枣园,每当看到这场景,就说明南华县一街乡团山村的小枣熟了。
团山村的小枣园,藏在礼社江流域的河谷里,得益于这方水土的偏爱,它比寻常小枣早两个月挂上红晕,每年六月底七月初就沉甸甸地挂满枝头。
如今,团山村的小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将甜蜜带给了种植农户,更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让在基地就业的200余名村民也尝到了这一口甜蜜。
镜头四:泥土里的“黄金宝藏”
八月元谋县的黄瓜园镇,地里的花生吸饱了精华,沾着新鲜湿润泥土的花生藤被拔起,一串串饱满鼓胀的花生果“破土而出”。
黄瓜园镇今年种植花生面积有1260亩,通过优化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订单化销售、市场化运作”的农业产业模式,总产量较往年有所提升。
新鲜花生通过收购商批量外销、订单式合作、电商平台直发等渠道走向市场,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镜头五:瓜地里垂挂的“翡翠绿意”
翠绿油亮、笔直鲜嫩的西葫芦,瓜身带着细细绒毛和未干的水珠。八月的西葫芦,嫩得掐出水!清炒、煮汤,自带一股清甜爽口,是刮油解腻的“小清新”,也是快手家常菜的“万能选手”。
近日,武定县插甸镇安德村委会西葫芦迎来丰收季,300余亩西葫芦长势喜人,80余名工人熟练地采摘、搬运、分拣、包装,呈现出一派忙碌热闹的丰收景象。
镜头六:青花椒的“丰收欢歌”
近日,大姚县41.9万亩花椒迎来丰收季,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
在铁锁乡的花椒地里,农户们穿梭在树丛间,一手扶住花椒枝条,一手拿着剪刀,伴随着“咔嚓”的清脆响声,一串串青花椒应声而落。铁锁乡花椒色泽青绿、粒大肉丰、辛香鲜麻。目前,全乡花椒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干果产量达3335吨,产值达7670.5万元,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不仅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农户的“绿色银行”。
镜头七:翠蔓上的“鲜嫩佳人”
初秋时节,武定县猫街镇永泉村委会的100余亩黄瓜迎来丰产期。连片的大棚与青山绿水遥相辉映,大棚内,藤蔓上垂下的黄瓜,个个顶花带刺,身形顺直,翠绿的表皮透着光泽。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并到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如今,猫街镇昔日的“碎田地”变成了连片的“产业园”,土地从“望天田”变成了“聚宝棚”,村民务工形式也从“走出去”变成了“家门口”,永泉村委会依靠一根小黄瓜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枝头的沉甸甸
田地间的忙碌碌
都化作大地起伏的呼吸
风过处
楚雄抖开富足的画卷
看
万物以果实之名
续写大地的心跳(刘萍 李昕蓉 李佳鑫 商祖坤 张旭 吴梅 李美 张义能 周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