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楚雄彝绣“指尖发力”绣出市场主体倍增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09:41:58  来源: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楚雄彝绣“指尖发力”绣出市场主体倍增新图景

  楚雄彝绣,这一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指尖艺术”,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绣在布上的神话”。近年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楚雄州委、州政府大抓彝绣文化产业,在楚雄州委宣传部统筹推动下,楚雄彝绣以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题,实现从深山技艺到文化产业新图景的跃升,更跑出市场主体倍增的“加速度”。

  2022年至2024年,全州彝绣经营主体从538户激增至2233户,增长超3倍,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筑牢主体倍增根基

  楚雄州以“双创”理念引领彝绣产业变革,成立由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专班,出台37条支持政策及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构建“政策引领—平台赋能—金融支撑—数字驱动”全产业链生态。制定实施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并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推动“楚雄彝绣”集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全国首个非遗服装服饰类区域公用品牌,为市场主体规范化发展、规模化壮大提供保障。同时成立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在全国首创推出“彝绣贷”“彝绣保”“彝绣邮”“彝绣标”等11项举措。

  此外,联合新华社启动运行全国首个“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产业发展指数运行结果显示,2023年楚雄彝绣品牌化同比增速34.45%,品牌价值提升显著;产业规模化指数达到123.86点,彝绣文化产业正逐步由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规模化经营转变。

  金融与物流层面,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彝绣经营主体提供优惠贷款4.29亿元,降低物流成本近40%,还为绣娘提供1.2亿元意外风险保险,切实破解经营主体发展中的资金、物流难题,为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扫清障碍。

  数字赋能:激活主体发展动能

  楚雄州建立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自主研发AI纹样生成系统,让“老虎笙”“马缨花”等古老图腾通过算法重构成为时尚“流量密码”,既缩短彝绣产品设计周期,又推动传统纹样融入生活化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园区智慧大屏实时呈现非遗“数字画像”:超过5万名绣娘信息精准建档,1700余种传统纹样完成版权登记,线上交易占比超30%,数字化手段为经营主体拓宽销售渠道、优化生产效率,助力其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楚雄州成功创建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与空间,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数量扩容。

  双向驱动:夯实主体倍增成效

  楚雄州通过实施彝绣关爱“一老一小”行动、“归雁回巢”计划及绣娘培训计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77个彝绣车间、513个绣坊,创造大量农村绣娘、残障人士、老弱群体就业岗位。6万名绣娘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其中2000余名残疾绣娘稳定增收,庞大的就业需求与市场消费需求反向拉动经营主体数量增长。

  经济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全州彝绣产值跃升至11.3亿元;2025年上半年,楚雄彝绣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0.9%,总产值突破7亿元。市场规模的扩大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吸引更多主体投身彝绣产业,形成“主体增多—产业壮大—效益提升—主体再增多”的良性循环。

  国际拓展:拓宽主体发展空间

  楚雄彝绣积极“走出去”,已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24年出口订单达510万元,与意大利联名推出的刺绣包袋受国际时尚界青睐。借助沪滇、闽滇文化合作机制,彝绣与妈祖文化跨界融合,在全球1.2万余个妈祖文创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目前,楚雄彝绣已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亮相北京、上海、纽约、米兰、巴黎时装周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国际顶级舞台的非遗服装服饰品牌,持续彰显云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与阿迪达斯、星巴克等国际品牌联名合作,推出200余款创新设计服饰,推动“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为市场主体打开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激发主体倍增活力。

  从政策护航到数字赋能,从民生托底到国际拓展,楚雄彝绣以多维度发力推动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不仅让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更打造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温暖产业”,为云南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楚雄样本”。(李朝斌)

责任编辑:王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