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羊古镇:儒风泱泱 文化璀璨
历史的长河源源流淌,岁月的弦歌从未间断。
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路点亮了前行的灯塔,经久而不衰。孔子文化节,这一传承与弘扬儒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蕴含着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大姚,西汉设置蜻蛉县,元代改称大姚县,享有“金马碧鸡故里、彝族文化发祥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境内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做工最精湛的孔子铜像和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白塔,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汇地。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姚县石羊古镇,因盐而兴盛,由“孔”而扬名,是著名的“祭孔圣地”。每逢孔子诞辰,隆重而盛大的祭孔仪式都会在孔庙中举办。人们肃立、静默、齐礼,在诵读论语的经典名篇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聆听孔子的教诲,表达对先师的敬仰。
举行祭孔大典的石羊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孔庙又重新选址,最终在城北象岭山建成。直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羊盐课提举郑山又对孔庙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同时发动乡绅捐资铸造孔子铜像。但直到郑山的任满离开时,孔子铜像却还未铸成。机缘巧合的是接替郑山前来石羊的新任盐课提举,竟是孔子的64代子孙——孔尚琨,在他的积极促成下,聘请了云南当地最好的工匠,挑选上等黄铜,历时9年最终铸成了孔子铜像,据说是全国最大、历史最为古老的一尊孔子铜像。该铜像高2.3米,重2500千克。纹理细致、熠熠生辉的先师孔子头戴琉璃王冠,手捧朝笏,广袖薄带,庄严端坐大成殿殿台上,充分显示了儒学先圣礼仪至上的治学典范,目睹之下顿起崇敬之情。
孔庙建成伊始,相应就有了祭孔活动,起初规模较小。后随着孔庙的迁建,规模逐年扩充和完善,礼仪也随之逐渐隆重。据载,石羊的祭孔习俗,延续时间较长,前后持续六百多年。明清时期有春秋二祭(农历二月、八月),清末以后逐渐演变为只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祭孔。孔庙内有配套完整、专用于祭孔的乐器和祭器。是时,先期做好各种准备,设主祭一人、陪祭二人,按议程有序进行。
石羊孔庙数百年来,虽然一直为当地及周边各省祭祀孔子之地,但多属于民间自行组织进行祭拜。自2006年起,大姚县开始对祭祀礼制进行系统的挖掘与整理,并结合当地的历史与习俗,才使得这一传统盛典得以重新焕发生机,并定每年的9月27日至10月7日举办孔子文化节。在石羊古镇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仪式上,参加活动的嘉宾以及学子代表在《大同颂》的乐曲声中,再现传统祭孔的祭祀盛景。学子代表前往大成殿向孔子铜像敬献五谷,参与祭孔的各界人士面对孔子圣像肃立、脱帽、正衣、静默、致礼……仿佛穿越了两千五百多年时空聆听孔子的谆谆教诲。在诵读祭文环节,朗朗的诵读声回荡在孔庙上空,祭文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志。
截至2019年,石羊古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祭孔仪式。时隔两年后,中国大姚再次举办“2022年云上孔子文化节”,以“拜先圣孔子、品儒学经典、扬盐都文化”为主题,除了传统的祭孔大典、取卤仪式外,还增加了“品味六艺”传习体验活动、洞经音乐现场演奏、摄影作品展、“书香石羊”书画展、孔子巡游、“盐韵石羊”制盐体验、“味道石羊”、“文化石羊”论坛暨大姚县乡愁系列文化丛书发行仪式、招商推介洽谈会、“彝韵石羊”篝火晚会、“星空营地”精品旅游体验、“舌尖石羊”系列活动、“情归石羊”精品文艺展演、“稻香石羊”稻花鱼摸鱼体验等活动,让无数宾客与游客有机会亲身感受“千年盐都、祭孔圣地、文献名邦”的深厚文化底蕴。“2023年中国大姚孔子文化节”则通过举办“祭孔大典、汉服选拔、美食品鉴”等系列活动,诚邀大家共赴“千年盐都古镇——石羊”,开启研学之旅,探寻千年古镇,重温儒学经典,共赏盐韵石羊。在“趣”大姚·2024石羊古镇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中,则开展了一系列石羊古镇研学体验活动:孔庙孔子六艺+文创+旅拍,让游客学习并体验“六艺”技能;晒盐棚盐文化体验,游客能够体验传统制盐工艺的魅力,现场品尝具有古镇特色的红盐茶;孔子巡游体验;“渔”你有约庆丰收活动,在石羊子日谷研学基地组织有奖摸鱼活动,吸引周边游客走进乡村体验乡村乐趣,体验原生态摸鱼乐趣。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儒家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擦亮石羊古镇“千年盐都、祭孔圣地”的旅游金字招牌,扩大石羊古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2025年9月26日—10月10日,即将在大姚石羊古镇开展的“趣”大姚——礼承千年儒韵·智启盐都新章2025大姚石羊古镇系列文旅活动“,坚持“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由大姚石羊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办,云南三良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盐丰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除了传统的祭孔大典外,还增加了儒家智慧大讲堂、石羊古镇研学体验、儒家文化特色商品展等系列文旅活动,将充分展示儒家文化、盐文化的魅力和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石羊孔庙的文气依然长存于天地之中,仍将成为传承和弘扬孔子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关于石羊古镇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汉朝,唐初置泸南县,后更名为盐泉县,属姚州都督府统辖。特别是西汉时期,随着中原王朝设郡置吏,开通南方丝绸之路,汉文化开始传入云南,蜻蛉县始“教学授经,著有贤声”。诸葛亮平定南中,大批汉人迁入蜻蛉。南诏时,统治者曾先后派遣几千人到成都“习孔子之诗书”。宋元时期,在学习中原文化热潮的带动下,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大理国实行开科取士,元王朝在云南创建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尊孔读经。蒸蒸日上的“滇国盐都”白盐井(今石羊),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儒家思想传入较早。“立学校以振民风,设关津以便行旅,造塔坊以培文风。”石羊孔庙内的孔子铜像,头戴琉璃玉冠,手执象牙朝笏,正额端坐,慈润祥和。由于庙学合一,“仁”“礼”“中庸”“仁政”等思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圆不越十里的小小古镇,曾设灵源、张公、绿萝、龙泉、龙吟五大书院及多所义学、塾馆,明清两朝,白盐井培养出翰林2人、进士5人、举人50人、武举2人、副榜2人、恩贡37人、岁贡110人。新中国成立后新编的两部《大姚县志》,入志人物57人,其中石羊籍占三分之一,再度彰显了石羊乃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方舆之地。
在以石羊孔庙为标志的中原儒家文化泽被熏陶之下,尊孔读经在全县各民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人习礼让,风俗大变”的状况。伴随着当代祭孔活动的开展,到石羊祭孔的莘莘学子络绎不绝,石羊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成立了大姚石羊孔庙高考奖学金,每年对州县高考文理科前三名进行奖励。2008年,《人文石羊》系列丛书出版。2009年,大姚石羊孔子学术研究会成立,并创办会刊《大姚孔子文化》。
另外,石羊古镇以儒家文化、盐文化、历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为特色,是云南省首批命名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羊古镇现存文物古迹众多,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石羊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古镇的开发建设力度,修复了多处历史遗迹,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了旅游景观质量。历经开发建设,石羊古镇已成为云南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成为莘莘学子祭拜先圣孔子、传承儒家文明的圣地。
石羊古镇,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西南边陲小镇,宛如一部生动立体的儒家文化巨著,每一页都熠熠生辉,闪耀着先贤孔子的智慧之光。特别是每年的孔子文化节,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生动灵活的形式,让观众深入触摸到“东方先哲”孔子的千年文脉,感受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以说,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