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切口”里的“大文章”——楚雄公安微改革观察
在滇中楚雄,一场发自基层、成于创新的警务改革正在生根发芽。没有大破大立,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楚雄州公安机关聚焦警务机制、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出了一批原创性、差异化、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切口”改革举措,推动公安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十户一体”网格到“中心所”防区,从“一窗通办”到积分制管理,这些改革看似规模不大,却如春风化雨,深刻改变着公安工作的面貌,为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经验。
小网格托起大治理
在楚雄州牟定县蟠猫乡,胡跃才有了一个新身份——“十户一体”网格长。热心的他每天总要沿着村道四处走走看看,左邻右舍有啥纠纷、哪家老人需要帮助,他都记在心里。“老张家昨晚好像有点争吵声,得去问问;李大妈家的水管坏了,得找人修修。”胡跃才边走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
微网格员深入群众宣传政策
2025年以来,牟定县公安局立足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创新推行“一村一警一助理,十户一体一网格”微网格治理模式。该模式将地域相邻的十户左右农户划为一个基础网格,以党员户为核心,形成“社区民警—警务助理—警务网格员—志愿者”穿透式组织架构。目前,已吸纳村干部、乡村医生、治安积极分子等骨干力量,组建84支专业化警务团队开展联防联控,构建起“党委领导、公安主导、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通过“一周三巡、一月三访、三格联调”的工作机制,每周一、三、五,网格员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负责区域,巡查治安状况,排查安全隐患;每月定期走访三户以上群众,深入了解民生诉求;建立网格、村组、乡镇三级联动调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胡跃才指着胸前鲜红的标识牌,脸上洋溢着自豪:“这个小牌子,代表着责任,更代表着信任。村民们现在有事第一个找的就是我们这些网格长。”
这一模式将公安机关的专业优势与基层群众的工作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警民携手、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无死角、全覆盖,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群众普遍反映,自从推行“十户一体”网格模式后,村里的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安全感明显提升。
据统计,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全县98%的矛盾纠纷在网格内成功化解。农村地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3.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8.7%,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小举措盘活大资源
禄丰市公安局一平浪派出所民警顾希楠发现,自从市里推行“中心所”大防区改革后,她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前既要办案又要抓防控,两头忙。现在案件由防区专业队负责,我们能专心做社区工作了。”顾希楠一边整理着社区走访记录,一边展示她的工作日志。日志上清晰记录着:改革后,她每月参与办理的案件数量减少了86%,但走访群众的时间增加了2倍。
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警力不足、机构“头重脚轻”等问题,楚雄州公安局以禄丰市为试点,创新推行“中心所”大防区改革,打破传统辖区概念,将全市14个派出所整合为五个“大防区”,各设“中心所”。在警务运行模式上,以“两队一室”模式在中心所设立案件办理队,负责各防区案件侦办,做实情指中心、网战基地、执法办案中心等平台,实现扁平化调度;派出所其余民警负责主防工作,做到有人专抓破案、有人主抓防范。目前,派出所辖区内的一些中小型安保、突发性事件、重大案件处置,由防区统筹调动警力完全可以完成,有效减少了市局调动警力支援派出所频次,不仅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还提升了警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警务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其他地区破解类似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这样的改革也为仁兴派出所带来了新气象,由局领导任防区指挥长、派出所所长任副指挥长,实现警力区域统筹、就近调度、集约使用。“中心所”内设专业案件办理队,专职负责防区内所有刑事案件侦办;派出所其余警力则下沉社区专注开展防控工作,形成“专业+主防”双线并行的警务机制。
“这种专业化分工不仅提升了打击犯罪的精准度,更解放了基层警力。”禄丰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刘利权介绍,“改革以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0.4%,侵财案件下降13%,破案率上升5个百分点。最重要的是,接处警时间从23分钟缩短至9分钟,群众投诉率大幅下降56%。”
小窗口优化大服务
在楚雄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便民窗口,市民张先生只用了10分钟就办好了驾驶证换领和户籍证明两项业务。“真没想到能这么快!”拿着刚办好的证件,张先生脸上写满惊喜,“以前要跑两个窗口排两次队,现在一个窗口全办妥了。”
这样的变化,源于楚雄州公安局全面推行的“一窗通办”改革。作为全省试点,楚雄公安按照“通窗为主、专窗为辅、通窗通办、专窗精办”的模式,推进全州公安机关政务服务改革。通过系统整合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明确“一窗通办”清单,实现了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在服务大厅,还设置了特别的服务窗口,例如“潮汐窗口”动态应对办事高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疑难问题。最引人注目的是“警邮代办服务网点”分布图,这些网点覆盖多个乡镇,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我们推行‘全科警长’培养机制,要求每个窗口民警都要掌握多警种业务。”楚雄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刘芳介绍说,通过业务比武、多技能培训,已培养出一批“全科警长”,实现“专科专人”向“全科多能”转变。
技术赋能带来的是效率的显著提升。通过流程再造,群众办理多个事项耗时降低50%以上,窗口业务平均办理时长缩短20分钟。改革以来,公安便民窗口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小引擎驱动大战力
在大姚县公安局侦查中心,值班民警轻点鼠标,接警平台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近期“盗抢骗”警情的时空分布图,高危区域、可疑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对有价值案件及时跟进研判,快速锁定目标精准打击,实现大部分传统侵财案件24小时内破案。”值班民警冼其云介绍说。
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得益于楚雄公安推行的侦查中心改革。楚雄州公安局积极探索建立与主战警种一体融合的专业打击体系,完善“侦研办”一体运行机制,以大姚县公安局为试点,组建了侦查中心并实体化运作。这一改革凝聚集中整合的现代化警务力量,整合多警种力量,实行集中办案、统一保障,构建多警种整合、模块化组合、零距离响应、全维度支持的合成作战新模式。
“改革的核心在于重构职责格局。”大姚县公安局侦查中心副主任、刑侦大队长毛家振介绍说,“刑事案件全部归口中心统一侦办,派出所在做好接处警、现场证据搜集和前期询问后打包移交中心,不再承担刑事案件侦办任务,主要精力投入到基层防控、案件回访和服务群众等工作。这种专业化分工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解放了基层警力,使其能够更专注于社区服务和治安防范工作。”
大姚县公安局侦查中心运行一年来,辖区侦破刑事案件数和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数同比分别上升51.7%和45.7%,改革效果显著。“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打击犯罪效能,还释放了基层警力,使派出所能够更加专注于预防和服务工作,实现了打击与防范的良性互动。”大姚县公安局侦查中心副主任、环食药侦大队长侯保平告诉记者。
小积分激发大潜能
近日,南华县公安局赵警官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凭借多年扎根基层的突出业绩,他成功获得晋升。“以前总听说职级晋升要论资排辈,没想到现在用实绩说话,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的民警也有了奔头!”元谋县公安局元马派出所的文警官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记录着他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这面锦旗是去年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后家属为表感谢送的,这面是破获系列盗窃案后群众送来的。”文警官说,“现在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都变成了警务实绩积分,也是晋升的重要依据。新的晋升机制让我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工作,即使在最基层的岗位,也能获得晋升和发展机会。”
文警官的经历是楚雄州公安机关职级晋升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职级晋升不平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楚雄州公安局制定了《执法勤务、警务技术职级晋升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模式。采用“262”积分评定体系,即基础分20%、实绩60%、测评20%,突出“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将民警的工作表现、办案质效、群众满意度等转化为具体积分,打破论资排辈晋升传统。
“改革特别向基层一线倾斜。”州公安局人训科副科长普煜介绍说,通过对自愿参与乡村振兴驻村或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民警予以积分倾斜,让民警愿意下、留得住、有奔头。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全州公安机关开展多批职级晋升,积极推动社区民警晋升,营造了“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位”的良好氛围,民警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
小警营传递大温暖
晚上8点,几名少年在篮球场上追逐跳跃,鞋底与塑胶地面摩擦出清亮的声响。他们的队友是两名下班休息的民警,大家酣畅淋漓地奔跑,传球、防守、投篮,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不远处的“口袋公园”绿树成荫,空气中飘着桂花的幽香,健身区里人影不断。
这个篮球场和占地2100平方米的小公园前身是南华县公安局龙川派出所的办公区。不久前,派出所拆除两米高的铁栅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绿地和篮球场,成为周边3个小区、4个自然村1万多群众的“共享客厅”。“过去觉得派出所高墙大院,让人有距离感。现在这里成为大家休闲放松的地方,警民关系更近了。”家在附近的居民章大哥说道。“拆围栏容易,但真正要拆除的是警民之间的‘心墙’。”南华县公安局政委赵润敏说。这一变化背后,是公安机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探索。
实施“五小五化”建设后的南华县公安局龙川派出所
今年以来,楚雄州公安局立足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现实需要,针对基层派出所观念落后、硬件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以“改善生活小设施、规范便民小窗口、配齐警用小装备、增加健身小器材、打造美丽小庭院”为主要内容,打造“净化、绿化、文化、美化、规范化”派出所。投入资金推动实施派出所“五小五化”建设,初步建成了南华县龙川派出所等100余个“小而美”公安派出所,“拆墙透绿”“共建共享”拉近了警民距离,获得了群众广泛认可。
楚雄州公安局向基层所(队)集中发放警用装备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楚雄公安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用“微改革”服务“大发展”,找准支点、精准发力,让一系列小改革释放出巨大能量,让基层创新激发出全盘活力。2024年以来,全州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7%,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7.8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如今的彝乡楚雄,警民心贴得更近、民警干劲更足、治理效能更高,一幅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创新守护平安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