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要闻 >> 正文
小核桃“滚”出大产业——南华罗武庄乡“三链融合”推动核桃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10:12:00  来源: 云南网

  眼下,正值核桃采收时节。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罗武庄乡的山间地头,只见村民们忙着采收、剥皮、烘烤,一派丰收景象。就在几年前,这些沉甸甸的核桃却被当地人称作“铁疙瘩”——虽然产量不低,但卖不上价,果子烂在地里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户辛苦一年却难换来好收益。

  如何让“铁疙瘩”变成增收的“金果子”?罗武庄乡把目光投向全产业链,探索通过科技强链、组织畅链、加工延链的“三链融合”,推动1.53万亩挂果核桃焕发新活力,让传统产业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在科技强链方面,罗武庄乡坚持把“技术上山”作为关键突破口。针对“重栽轻管”的老问题,乡里邀请县级专家驻村指导,围绕采收、加工、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累计开展218场“理论+实操”培训,覆盖2078户种植户。小型剥皮机的推广替代了六成人工劳作。223台升级后的生物质烤房实现精准控温,使一级果产出率跃升至97%。同时,全乡发放《核桃标准化生产手册》2000余份,严格执行“青皮黄化率≥75%”采收标准,从源头上筑牢了品质根基。

  在组织畅链方面,罗武庄乡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体模式。以嘉诚种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在臧当、羊成庄等核心产区设立9个统一收购站点,形成“统一采收—集中加工—品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专业采收队按照“五五分成”模式为农户提供订单服务,帮助168户弱劳力家庭实现“坐地增收”。同时,推行土地托管模式,提供全周期管护服务,带动3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高峰时务工人数达百人,人均增收可达1200元。片区初加工站点日处理青皮核桃超过50吨,有效破解了“小散弱”的困境。

  在加工延链方面,该乡重点发展核桃初加工,鼓励收购大户建立加工线,开发核桃仁、初榨核桃油等产品,预计每年可收购核桃1000吨,增加产值500万元。在1800至2500米的高海拔核心产区,阿脑村建成960亩优质核桃基地,并创新推行“核桃+中药材”林下复合经营,亩均效益提升40%。同时,建立严格的分级筛选标准,实现优果优价。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路,罗武庄乡依托本地网红带货,线上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2025年,全乡青皮核桃预计总产量3100吨。如今,小核桃已经“滚”出了大产业,绿色资源转化为金色财富。罗武庄乡的探索实践不仅让老树结出新果,更为滇中山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云南网记者 段晓宇 通讯员 马弋雯 代建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