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年彝绣“乘”专列越山穿海
9月28日,四川成都南站热闹非凡,一场融合彝族风情与现代时尚的彝绣服饰走秀、一台台精彩的彝族歌舞轮番上演,标志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楚雄彝绣”专列正式首发。作为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重点推介活动之一,这场“非遗+铁路”的跨界联动,让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楚雄彝绣,搭上成昆铁路“钢铁动脉”,走向更广阔的大众视野。
本次活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及成都铁路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旨在以专列为“移动展示平台”,将楚雄彝绣的文化魅力传递至成昆铁路沿线的成都、夹江、峨眉、西昌、米易、攀枝花、楚雄、元谋、禄丰、广通、昆明、玉溪、墨江、普洱、西双版纳等10余座城市,进一步拓宽彝绣传播边界、提升品牌影响力。
沉浸式体验:从站台到车厢,解锁“可触摸”的彝族文化
首发仪式现场,婉转动人的彝族原生态歌曲将观众带入楚雄的山间田野,为这场跨界活动铺垫了浓郁的民族氛围。随后,曾亮相上海、米兰、巴黎时装周的彝绣经典设计款惊艳登场,传统盛装的繁复纹样与现代成衣的简约剪裁交相辉映,绣娘指尖的千年技艺与国际时尚审美碰撞出独特火花,引得现场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沉浸式感受“穿在身上的史诗”之美。
仪式结束后,首批乘客登上专列,瞬间被满满的彝绣元素包裹。过道墙面、行李架底部、椅座头靠上,紫底渐变的绣布上,马缨花纹样如绽放的山花般鲜活,让旅途从视觉开始便浸润着民族风情。列车启程后,车厢内的互动将氛围推向高潮。三弦琴伴奏下,《高山顶上茶花开》《歌唱丰收年》等彝族歌曲深情唱响,空灵的巴乌演奏带来视听盛宴。身着彝绣服饰的模特踏着韵律走秀,工作人员将绣有山茶花的彝绣荷包一一递到游客手中,“这是楚雄手艺人的心意,针脚里藏着最深情的祝福”,简单话语让小小荷包成为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刚上车就被行李架上的彝绣标识吸引,舞蹈和走秀更是让我触摸到了民族文化的‘温度’。”成都乘客张晓明感慨,“小伙子的彝绣男装、姑娘的时尚绣裙都特别惊艳,既传统又洋气。”来自北京的付桂荣摩挲着手中的荷包笑称:“本来枯燥的旅途让人犯困,可看到彝绣后瞬间就来了精神,拍了好多照片。以前只在画册上见到,这次能近距离感受还能把‘非遗祝福’带回家,太特别了。”成都乘客周晓艳则直言:“成昆铁路本就是滇川纽带,现在有了彝绣互动,乘车变成了‘移动文化课’,感觉和楚雄的距离一下子近了,下次一定要去楚雄深入了解彝绣。”
千年彝绣焕新:从“绣品”到“幸福产业”的跨越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绣在布上的神话”的楚雄彝绣,并非停留在历史典籍中的技艺。近年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楚雄州以“双创”理念推动彝绣产业变革,构建起“政策引领—平台赋能—金融支撑—数字驱动”的全产业链生态,让千年非遗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跨越。
楚雄州成立宣传部门牵头的彝绣产业专班,出台37条支持政策;制定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拿下全国首个非遗服装服饰类区域公用品牌“楚雄彝绣”集体商标;联合新华社发布全国首个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风向标”。首创“彝绣贷”“彝绣保”等11项精准扶持举措,成立彝绣现代产业学院,为乡村绣娘搭建起成长平台;云南省金融机构累计为彝绣经营主体提供优惠贷款4.29亿元,降低物流成本近40%,1.2亿元绣娘意外风险保险筑牢“安全网”。建成全国首个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楚雄彝绣文化产业产值达11.3亿元,带动6万名绣娘人均年收入2万至4万元,其中2000多名残疾绣娘靠刺绣实现了稳定增收;2025年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产值达7亿元,彝绣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专列赋能:让民族文化从“被观看”到“可参与”
此次“楚雄彝绣”专列的首发,不仅是非遗技艺与现代交通的深度融合,更标志着千年彝绣正式开启“铁路传播”新模式——专列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座移动的“民族文化客厅”,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从“途经楚雄”变为“读懂楚雄”,从“欣赏绣品”变为“爱上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
当列车穿行在成昆铁路上,紫底绣布上的马缨花、指尖传递的彝绣荷包、耳畔回响的民族乐曲,都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传递着最本真的民族温度。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彝绣文化产业拓宽了传播路径,更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滇川区域文旅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楚雄范本”。
未来,随着“楚雄彝绣”专列的常态化运行,这份“来自云南的生活”,将沿着各条铁路,把千年非遗的魅力与楚雄各族群众的幸福故事,传递远方,带给更多的人。(李薇薇 李旸 杨继荣 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