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柏县:奏响“和合双柏”新乐章
近年来,双柏县坚持“科学维权、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构建,将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与“命案防控”的关键切入点,通过多方联动、多元化解,全县婚姻家庭纠纷数量下降,以“小家庭”的和谐助推社会“大家庭”的稳定。
纵横联动,打造“闭环”责任链
坚持“县级统筹、部门协同、乡村落地、网格兜底”原则,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纳入平安建设整体规划,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求写进制度、落到人头。印发《双柏县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一次性厘清机构、人员、流程、台账“四张清单”。联合县司法局逐级建立县、乡两级家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合县妇联组建巾帼矛盾纠纷调解队,联合县公安局在8个派出所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确保工作“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
形成县委政法委“统”、平安办“督”、妇联“牵”、部门“联”、网格“兜”的工作格局,将“软任务”转化为“硬约束”,破解“单兵作战”困境。每年牵头召开妇女儿童权益合作机制联席会议,落实妇女维权五项机制,推动重点人群和家庭关爱服务机构在基层社会治理、家庭婚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作用。专项普法期间,接待办理妇女儿童维权信访19件,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纠纷30件。
以《实施方案》贯通县、乡、村、组四级,一套“红、黄、绿”风险台账直插最小治理单元,依托网格服务管理实时推送预警信息,组织专业人士下沉基层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培训,邀请法律专家讲解法律条文、传授调解技巧,形成“发现—推送—处置—反馈”全周期闭环,推动“联合排查、联合调处、联合稳控”常态化,织密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网,实现婚姻家庭纠纷“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一线排雷,构建“前哨”预警网
每月组织基层网格员、楼栋长、调解员深入村(居)民家庭、出租房屋、企事业单位生活区开展“地毯式”走访,确保片不漏组、组不漏邻、邻不漏户。月底集中报送排查化解情况,重点关注矛盾纠纷多、家暴等问题突出的家庭,坚持早发现、早预防、早报告,推动矛盾纠纷从“事后调”向“事前防”转变。
建立“绿、黄、红”三色风险工作台账:低风险(绿色)动态关注、中风险(黄色)联合干预、高风险(红色)领导包案,同步录入综治中心系统平台,实行“一事一研判、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包保”动态管理,前移工作关口,突出预防为先、精准干预,将风险消解在“爆点”之前。
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婚姻家庭纠纷线索135件,均化解成功,调处成功率达100%,真正实现风险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消除,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多元共治,绘就“和合”同心圆
推行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四调联动”工作模式,对一般纠纷“随手调”、低风险纠纷“联合调”、中风险纠纷“专班调”、高风险纠纷“提级调”。以“领导包案+限时销号”强化兜底保障,既坚守法度、又传递温度。
建立“调解—回访—再调解”动态化闭环管理:对未化解的“一户一策”开展点对点持续疏导;对已化解的通过电话、微信、入户等方式常态回访,巩固调解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普法宣传将法治与德治结合,以“平安家庭”示范带动,靠文化浸润长效巩固,实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稳定一方”效果。截至目前,未出现矛盾纠纷激化情况,有效增强了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后的风险管控,巩固了调处调解成果。
婚姻家庭纠纷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柔性切口”,基层治理需以家庭为单元,以机制创新激活“神经末梢”,以“系统思维”破解碎片化治理难题,将一桩桩“家长里短”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打造成“和合双柏”社会治理的“金名片”,让千家万户的和声细语,汇聚成新时代基层善治的“双柏乐章”。(者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