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聚焦“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关键任务,创新推行“城管进社区”模式,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至基层“神经末梢”,用精细化服务与共治共享实践,让文明城市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过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问题反复出现,如今城管队员就在社区,反映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家住大姚县金龙社区的居民张阿姨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变化源于大姚县构建的“多元联动”治理格局——针对城市管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痛点,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创新建立“城管+职能部门”“城管+社区”“城管+志愿者”“城管+经营户”的联动机制,将60名城管队员精准派驻至5个城区社区,实现管理服务与社区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治理实践中,大姚县坚持“疏堵结合、民生优先”的原则,把城市管理难点转化为服务亮点。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并非“一罚了之”,而是规划设置6处便民市场和规范化摊点群,新增30多个便民摊位,既解决了商户生计问题,又规范了市容秩序。
面对老城区“空中飞线”乱象,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动四大通信企业与电网公司,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累计拆除废旧电杆42根,整理架空线缆4500米,让杂乱的城市“天际线”重归清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贴小广告、破损广告牌等问题,累计整治清理“牛皮癣”3100余处,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38处,让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为凝聚治理合力,大姚县积极推广“路长制”“巷长制”“店长制”,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吹哨、城管报到”机制,鼓励居民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参与日常检查。通过在主要路口设置宣传点、出动执法宣传车、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等方式,累计开展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劝导教育8000余人次,推动“城市管理靠政府”向“城市治理靠大家”转变。如今在大姚,商户主动落实“门前五包”,居民自觉规范停车,志愿者参与交通劝导,共治共享的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城市管理既要‘面子’整洁,更要‘里子’实在。”大姚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城管进社区”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小区,让“籽籽相拥”的团结力量在城市治理中充分彰显,以实际行动践行省委城市工作要求,让全国文明城市的招牌越擦越亮。
云南网通讯员 刘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