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头图 >> 正文
武定: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5:00:16  来源: 武定发布

  原标题:武定: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武定县以政策为帆、创新为桨,全力推动彝绣产业从“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跨越,通过政策赋能、创新驱动,推动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890万元跃升至2024年2050万元,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

图片
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现场
图片
红土田彝绣扶贫工厂举行技能培训

  精耕人才培育,筑牢产业“源头活水”。坚持把人才作为彝绣产业的核心引擎,创新“四级传承、梯队培育”体系,让老技艺迸发新活力。整合国家、省、州、县四级传承人资源,采用“集中授课+以赛代训+订单定制”模式,实现培训全覆盖。累计培训绣娘5000余人次,新增绣娘500余人,总量达6312人,形成“人人能绣、户户参与”基础。同时,联动多金融机构推出优惠政策,培育1个协会、7家企业、62户经营户、1个合作社,打造“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头”的带头人赋能。建立“传帮带”机制接力传承,现有各级传承人36人,非遗链条持续稳固。连续四年借牡丹文化旅游季举办“百名绣娘绣牡丹”大赛,以赛提质,500余名绣娘竞技交流,技艺迭代升级。

图片
彝绣技艺展示
图片
精美的彝绣布偶

  建强产业阵地,打造发展“坚实骨架”。聚焦“阵地实用、群众受益”,整合资源搭建多元化产业平台,让彝绣产业扎根基层、服务民生。整合680余万元资金,建成武定彝绣馆、扶贫车间、大师工作室等核心载体;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协会+绣娘”模式,建成13个车间、42个绣坊,带动4000余名绣娘就业,1000余人年均增收超3200元。举办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产出35个系列产品,推动“传统纹样”变“时尚单品”;借力招行建成文创基地,年均获30万元盲袋订单,实现“政企对接、订单落地”。

图片
一名绣娘正在手工缝绣片
图片
游客购买彝绣文创产品

  深化合作交流,打通升级“关键链路”。以“开放合作”破局,多维度赋能产业升级。校企深度绑定,与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共建实践基地,互聘导师,联合设计30个系列文创产品,让传统刺绣接轨现代生活。品牌保护发力,完成彝绣纹样版权登记、国家级非遗数字化采集,依托“武定县商标品牌指导站”,统一使用“楚雄彝绣”区域公共标识,抱团融入全州彝绣产业发展大局,提升品牌影响力。

图片
长水机场推介武定彝绣
图片
昆明长水机场展示彝绣长卷《清明上河图》
图片

  扩大对外影响,擦亮武定“彝绣名片”。坚持“文化出圈、产业出海”,通过多渠道传播、多场景展示,让武定彝绣从“深山闺秀”走向“全国舞台”。线上线下联动,借助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季、牡丹文化旅游节等节点,连续2年在昆明长水机场、南屏街推广,全网曝光量破1亿次;组建志愿团队直播带货,拍摄彝绣文化形象专题片《针走情长 绣见武定》挖掘文化底蕴。非遗IP出圈,国家级传承人携7年半绣制的彝绣《清明上河图》亮相全国大会,本土设计师李蕊吟、绣郎杨晓隆登上时装周,相关短视频浏览量破百万。海外传播发力,在推特、脸书等平台发布推文,让“指尖非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阵地、合作、传播’四维发力,推动彝绣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迈进,争取实现产业增加值2300万元,全力推动武定县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佳表示。(武学成)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