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一场时装周与一次产业升级——楚雄时装周的产业启示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5:42:08  来源: 楚雄发布

  原标题:一场时装周与一次产业升级——楚雄时装周的产业启示

  从永仁直苴村千年田间赛装起步,经文化创新、招商发力与国际传播,楚雄时装周用一根绣线串联传统与现代,完成从文化展示到产业升级的蜕变。如今,楚雄时装周以招商推介为纽带,实现彝绣文化产业与文旅经济深度联动,构建起特色发展范式,为地方特色产业升级提供深刻启示。

图片

  文化解码:在传统根基上搭建创新桥梁,是产业升级的起点。楚雄时装周的成功,首先源于对彝绣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转译。作为“绣在衣上的文化”,彝绣的羊角花、云纹等传统纹样,经设计师抽象化处理融入立体剪裁,让每一件服饰都成为“能讲述故事的载体”。这种“传统解码—现代设计”的闭环,打破了非遗的静态保存模式——从田间T台的原生形态,到3D打印、镭射面料加持的时尚单品,彝绣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设计语言的跨越。更关键的是,楚雄时装周将这种创新下沉到产业源头,6万绣娘通过“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的模式参与生产,让指尖技艺转化为乡村生产力,为文旅融合奠定了鲜活的产业基础。

图片

  生态构建:以平台思维激活产业动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楚雄时装周绝非孤立的秀场活动,而是产业生态的聚合器。在政策端,楚雄州成立彝绣产业专班,推出全国首个“彝绣贷”“彝绣保”“彝绣标”等11项创新政策,累计发放优惠贷款4.29亿元,1.2亿元“绣娘意外险”织密保障网,物流成本直降40%;在载体端,建成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云端设计、智能生产、全球流通”的数字化升级让1700余种传统纹样完成版权登记,线上交易占比超30%;在市场端,楚雄时装周与南博会等平台形成联动,为文旅招商搭建起资源对接的实体网络,推动彝绣经营主体从538户激增至2233户,产值从8亿元跃升至11.3亿元。

图片

  招商枢纽:以时尚盛会撬动文旅投资,是产业联动的关键突破。楚雄时装周期间举办的州级招商引资推介会,成为彝绣产业赋能文旅发展的核心窗口。2023年首届活动促成32个项目合作,签约金额达164.77亿元,其中文旅康养类项目占据核心份额,实现了“秀场流量”向“投资增量”的转化。在“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期间,楚雄州与泰国、捷克等国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议,进一步放大了文旅招商的辐射效应。2025年楚雄时装周期间,楚雄州开展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对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己衣大裂谷运动旅游度假区、彝绣产业园、野生菌商贸文旅特色街区等重点项目进行推介,5个县市分别与7家企业签署了8个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金额13.02亿元,为楚雄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图片

  价值跃升:从区域品牌到国际语言,是产业升级的终极方向。时装周的全球布局,让彝绣成为文旅品牌的“国际名片”。35套彝绣服饰压轴巴黎时装周、北京中轴线上的非遗秀活动全网影响力超7.77亿人次,160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让楚雄文旅资源走向世界。与阿迪达斯、星巴克的联名合作,更让彝绣文创产品进入全球1.2万余家门店,这种“文化出圈”带动文旅吸引力持续攀升,元谋土林景区的彝绣体验馆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火把节期间单日销售额达15万元,印证了“非遗+文旅”的商业潜力。

  楚雄彝绣文化产业的蝶变,可见楚雄时装周早已超越时尚范畴,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楚雄时装周的启示在于:特色产业升级需立足文化根脉,以创新打破传统与市场的壁垒;需构建全链条生态,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产业末梢;更需以招商枢纽为纽带,通过时尚盛会实现“文化展示—产业赋能—文旅投资”的闭环。(王祖贤)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