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楚雄频道 >> 旅游节庆 >> 正文
高峰大刀舞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8日 14:29:23  来源: 云南网-云南楚雄网
分享至:

  原标题:高峰大刀舞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大刀舞彝语“阿托皋”,“阿托”是刀,“皋”即玩耍的意思。高峰彝族大刀舞已有悠久的历史,是彝族喜迎火把节而跳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民族舞蹈。高峰火把节包括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魔、送火把六个部分,其中大刀舞是火把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仪式隆重,内容丰富,程序严谨,表演手法较为细腻,所表现的战场嘶杀的情景,深刻勾画和浓缩了彝族迁徙史、战争史,再现了彝族古老的作战形式,是极少见的一种以舞蹈为表现手法描述作战场景的艺术,体现高峰彝族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追溯高峰彝族大刀舞的前世。大刀舞是流传于禄丰县高峰彝族地区并在每年的火祭祀活动(火把节)中所跳的一种较为原始的、为高峰彝族所独有的民族舞蹈。大刀舞起源于火祭祀活动,至于始于何年已无法追溯,彝族村寨中的彝族毕摩及老人均说从小就过火把节,且凡过火把节必跳大刀舞。据说,古代高峰彝族生存在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种植传统农作物和集体狩猎为生,人们难以战胜各种疾病和自然灾害,古老彝族先民对天、地、物的不认知而引发了通过火祭祀活动来驱逐病魔、祈求平安,于是人们在稻谷抽穗,玉米开花的六月祭火,意为用火烧死害虫,祈求获得粮食丰收;乞求大神大将降临保佑彝族人民,以跳勇猛的大刀舞来驱逐病魔和邪恶,意为远离瘟疫和灾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各家各户在家中杀鸡祭祖,二十五日由火把队、傩神队、大刀队、旗队、乐队百余人举行祭天仪式。夜间,全村男人不分老幼聚在土主庙前,耍火把、跳大刀舞。彝族原始棍舞主要有两种:一是古人模拟集体狩猎场景的棍棒舞,其目的是提高集体狩猎的战斗力;二是巫术棍棒舞,其功能是驱逐妖魔鬼怪。由于高峰处于古盐道经过地,贩运盐的商贾每天都经过彝族村寨,运盐的汉商不知不觉把关羽大刀传播进来,启发了彝族先明借用“关刀”取代棍棒,演变为大刀。大刀舞的套路很多,相传有72套之多,现流传下来的有“亮刀”、“前门棍”、“蔡阳刀”、 “簸箕转”、“四门花”、“四门打顶”、“大刀天地转杀”、“关公大刀”等套路。大刀舞以唢呐伴奏为主,以锣、鼓、钹伴奏为辅,随唢呐调门和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套路。

  细说高峰彝族大刀舞的今生。高峰彝族大刀舞的发展和传承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火祭祀活动时断时续,活动场所多次遭到破坏,所用器具被毁。但大刀舞与火祭祀活动长期自发的存在于全体彝族群众之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小孩子从小就受到大刀舞技艺的熏陶,男孩子十岁左右就开始参加每年的火祭祀活动,学习制作大刀、耍大刀等,少数积极性较高的中青人还与彝族老毕摩、老艺人学习主持祭祀活动。正是这种祖传父教式的世代相传,使得高峰彝族大刀舞能较为完整的传承至今,堪称高峰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如今,大刀舞已基本形成村村会跳,人人喜爱,周边彝族村寨学着跳的局面。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刀舞已成为高峰乡参与各级文化活动的品牌,技艺日益成熟,社会演出活动日益增多,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被外界关注和认可。早在1989年10月,高峰彝族大刀队就参加了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活动。2002年5月,大花箐村主持火把节祭祀、掌握彝族大刀舞表演技艺的彝族老毕摩普顺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艺人;2012年,普顺发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展望高峰彝族大刀舞的未来。高峰彝族大刀舞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高峰彝族同胞寄托美好愿景的真情表达,更是凝心聚力、团结力量的直接方式。在未来的道路上,高峰乡党委将继续加大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对高峰原始古朴的大刀舞套路进行挖掘,对大刀舞艺人进行保护。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在青少年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承,使大刀舞能世代相传,发扬光大。同时,还将继续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投入资金扶持,通过开展群众性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等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对大刀舞进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研究,把大刀舞与现代艺术进行有机的融合,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李美红)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