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 通讯员 李德昌)初冬时节,天气微寒。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过口乡磨刀箐村上茨菇塘小组,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黄精种植大户李兴才正带着村民们采挖黄精,村民们挥舞着锄头,手脚麻利地把几年前种下的“宝贝疙瘩”——黄精从土里刨出。
黄精丰收场景 王林彬 摄
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黄精,块茎上的根须粘连着泥土。待脱须、洗净、晾晒后,一块块色泽黄润、肉质肥大、根系发达的黄精便显露出来。
“前年种下黄精苗时只有手指大小,如今平均每个黄精有一两公斤,重的可以达到三四公斤!”看着刚挖出的黄精,李兴才满脸笑容。
“我家总的种植了15亩黄精,今天采挖的这部分有1.3亩,产量在6吨以上,已经联系了昆明的药材收购公司直接到村里收购,每公斤11.7元,可以卖7万多元。今年能采挖的还有5亩呢。”盘算起经济账的李兴才欣喜地说。
黄精丰收场景 王林彬 摄
种植黄精,不仅让李兴才尝到了甜头,也使当地村民受益。“我最近都来帮李兴才家挖黄精,一天有100元收入,这个是‘家门口’的活计,能照顾到家里还有收入,我很满意!”村民何金从一边麻利地干着手中的活一边笑眯眯地说道。“今年我家也要种黄精了,可以从他这里买苗,他还指导我们种植,看着他的收成这么好,我也很有信心。”
“我们村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基地+农户’模式,着力培树一批像李兴才一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率先尝试黄精种植,然后,发动群众发展黄精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黄精250亩,‘小黄精’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大产业’。”磨刀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解发康介绍道。
黄精丰收场景 王林彬 摄
磨刀箐村黄精种植只是大过口乡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过口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乡累计种植黄精、重楼、天门冬等中药材2511亩,产值达2315.5万元,“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增收效应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