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坚持以人民群众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移风易俗重点领域,持续推动红白喜事简办、文明理念普及、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在一项项民生改革中培育文明乡风、树立时代新风,绘就美丽和谐乡村新图景。
“关键在于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思想通了,工作就好推进了。”龙川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左恩熙的话,道出了推动乡风转变的要义。面对一些群众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龙川镇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教育引导、改善服务、党员带头、政策激励、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六大路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和服务,让转变逐渐深入人心。
岔河村委会作为以彝族群众为主的村落,曾经红白喜事攀比现象突出。镇村两级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将“软任务”变为“硬约束”,明确酒席报备流程、礼金标准、桌数限制等,群众纷纷表示“主客都轻松”。
以小见大,岔河的变化只是龙川镇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镇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办事理念,推进“楚雄好人”评选、人居环境整治、“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助推文明风尚走进千家万户,逐渐形成“节俭理事、邻里和睦、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群众关注的公共服务方面,龙川镇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与管理服务优化。截至目前,全镇发放生态节俭安葬补助1310人次,资金420.48万元;发放相关凭证1378本。同时,新建并完善公共安置点位1个,辖区共涉及4个服务点,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3565个单元。
随着县城建设加快,近年来多个重点项目涉及用地协调,群众安置成为工作重点和难点。为此,龙川镇积极协调推动张和圆宝山公共服务项目立项,并先后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设,提供标准化服务单元577个,配套道路、绿化、水池等设施全面提升,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有序、便利的服务空间,也为后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
“我们按照项目拆迁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统筹布局,预计可保障近30年的使用。”龙川镇副镇长罗文章介绍,一、二期共征地58.33亩,可建设单元超过1.2万个,切实缓解了当前资源紧张问题。
作为县城所在地,龙川镇2022年常住人口达7.31万人,群众诉求多、服务需求大。面对现实压力和发展任务,龙川镇坚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评价的重要标尺,在解决民生难题中推动文明理念落地生根、不断拓展乡村治理的深度与温度。
未来,龙川镇将持续巩固文明实践成果,把“破旧立新、移风易俗”贯穿社会治理各环节,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让文明之花在彝乡大地四季盛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云南网记者 段晓宇 通讯员 赖秀蓉 左恩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