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随着降雨增多、气温回升,素有“世界野生菌王国”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迎来野生香蕈集中“暴发”期,拉开了一年一度的野生菌采收大幕。连日来,在南华县马街镇波罗村一带的林地里,野生香蕈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吸引了大量本地群众进山“寻宝”,也迎来了外地“菌主”们的采购高峰。
“这几天雨水勤,林子里的香蕈冒得快。”马街镇波罗村委会菌农李健美介绍,马街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湿润温和,是南华县较早出香蕈的区域之一。春雨一来,香蕈就开始零星长出,进入5月底后产量显著增加。“我们一天最多能采到两三背篓,差不多有30公斤,市场价能卖一千多块。”
据悉,野生香蕈当前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从前期的每公斤90元降至目前的50至60元,但整体行情仍然平稳。业内人士指出,价格波动的关键在于含水量,“干香蕈”更受青睐,价格也更高。由于野生香蕈生长在密林腐木之上,自然生态环境好,几乎无杂菌污染,菌质均匀,深受消费者青睐。
作为南华的一道地标性风味,香蕈走出深山,走上百姓餐桌。当地群众用香蕈做出“香蕈炖鸡”“腊肉炒香蕈”“青椒香蕈汤”等各类佳肴,形成独具风味的“香蕈宴”。
除野生香蕈外,南华县还发展了规模化的人工香蕈种植。“人工香蕈是仿野生模式培育,香气虽稍逊一筹,但胜在产量稳定、价格适中。”从事香蕈经营多年的杨成相介绍道。目前,在南华野生菌交易中心,野生与人工香蕈均有大量供应,方便消费者选购。许多游客和商贩选择通过快递“直采直邮”,实现“在山头采,在舌尖尝”。
眼下,端午临近,野生菌采收正当时。南华县相关部门提示采菌群众和游客,务必注意辨别食用菌种类,严防误食有毒菌类,并倡导文明采摘、合理利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与美味资源。
云南网记者 段晓宇 通讯员 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