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廉澜沧·廉洁文化 | 强化监督执纪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不久前,澜沧县纪委监委深挖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了1名部门“一把手”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有力监督划清“亲”“清”政商关系。
近年来,澜沧县纪委监委将扎实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立足职能职责,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政商关系等方面找准点位和方向,主动下沉精准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发展环境。
为充分释放监督执纪叠加效应,县纪委监委整合“室组地”联动监督合力,将监督“探头”架到营商环境一线,精准掌握市场主体经营痛点、政策落实堵点、行政审批难点等问题,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动态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问责,倒逼职能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切实提升营商环境治理效能。
同时,深挖问题线索,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紧盯失职渎职、吃拿卡要、违规干预、利益输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扩宽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完善“发现问题、严查快处、警示教育、完善制度”的闭环监管机制,放大整治效果。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推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护航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今年以来,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30条,立案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
“良好营商环境的背后是干部的担当作为、清正廉洁,而恶劣的营商环境往往都有不良作风因素影响。”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县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重点整治服务企业和群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作风顽疾,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既加强正面引导,又注重反面警示。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通报曝光“利器”,深入职能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企业主体发现营商环境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绷紧法纪之弦、筑牢自律之堤、担起应尽之责。
如今,全县营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主动靠前、精准监督,在干部作风建设、政务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持续用力,以强有力的监督不断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