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仁县:“幸福里”产业工人的职业化兴农路
一大早,位于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的“幸福里”社区就热闹了起来。住在社区宿舍的产业工人们在院子里集合排队,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从“出远门谋生”到“家门口就业”
“之前在广州打工,孩子只能由老人照料。自我来到‘幸福里’社区工作后,不仅能照顾家,每天还有收入。”起大姐开心地说。
近年来,永仁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随着蓝莓、芒果等特色产业的落地,用工高峰期一工难求的问题摆在眼前。该县针对企业用工难、引人留人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三难”问题,盘活闲置资产,打造“免费入住、免费接送、免费就餐”的“幸福里”社区。结合产业布局,着眼就近就便、人产相适、供需相融,做到产业布局到哪里、“幸福里”社区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以产业链串起用工链,让更多群众通过“幸福里”社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过去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归雁回巢”,在“幸福里”社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的愿望。目前,全县建设的6个“幸福里”社区,可容纳3200名产业工人,累计吸纳产业工人7713人、为企业提供用工40.22万人次。
从务工“游击队”到产业“正规军”
永仁县充分发挥“国投劳务+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的优势和作用,让“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一头对接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一头对接人社部门和乡镇,及时掌握群众务工信息,通过劳务派遣有效对接供需两端,实现了用工信息对称、招用渠道畅通,形成“幸福里社区+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幸福里”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目前,“幸福里”社区注册务工人员累计达6000余人、长期务工人员超1000人。永仁县一蓝莓基地负责人介绍:“公司大部分用工都来自‘幸福里’社区,用工成本降低了,生产管理也更加规范、高效。”
2024年,永仁县“幸福里”社区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创翼”暨第四届“创翼云南”创业创新大赛楚雄州选拔赛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永仁县“幸福里”社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被授予“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一等奖。
从田间新手“农人”到职业农民“蝶变”
“做梦都想不到,田间地头的活计也能评职称!”永仁县“幸福里”产业工人王洪继,在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永仁县全面实施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双培养”工程,持续深化“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迭代升级。加大培训力度,以师带徒工作机制传授劳动技能。永仁县结合高原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整合人社、农业和企业等工作力量,以“新农民大讲堂”为抓手,开展“订单式”培训,培养和评选星级蓝莓工、草莓工、芒果工、板栗工等特色林果工,对评选出的“星级工”发放资质证书,引导持证上岗,涌现出了大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全县已为200名在蓝莓、草莓、芒果、板栗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表现突出的个人,颁发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