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云南姚安:富民强县一朵花
“世界花卉看云南,云南好花在姚安。”从智慧大棚到林下花海,从返乡青年的创业梦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路,从红土地到欧亚大市场……一朵小花,如何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绽放出一个百亿产业的宏伟蓝图的?

产业宏图:花开姚安,香飘世界。
在姚安,花卉产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种植与销售,它已成了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截至目前,姚安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2.13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高达18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这朵“美丽经济”之花,就近就地带动就业7500多人,累计实现务工创收突破2.3亿元。
然而,姚安花卉的舞台,不止于国内市场。就在不久前,随着一声喇叭长鸣,满载着10万枝高品质鲜切花的一辆辆货车,从姚安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缓缓驶出,目的地——哈萨克斯坦。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口,更是一个历史性的宣告。

“未来,我们计划每周有60万枝鲜花发往中亚国家!”云南芳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照生难掩激动心情。这趟“鲜花专列”,承载着姚安花卉从“全国市场”迈向“国际舞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坚定决心。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智慧种花。
一朵小花能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走向广阔的世界,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答案是藏在泥土与代码中的科技创新。
在姚安毅云花卉有限公司的基地里,我们见到了90后返乡青年王鹏程。他曾在宁波的智能生产线工作,如今,他把工业领域的标准化思维,完美地嵌入了家乡的180亩红土地,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玫瑰种植工厂”。

“棚外的湿度达到了100%,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选择加温,让棚内的湿度尽量降到80%以上。”坐在电脑前,姚安毅云花卉有限公司CEO王鹏程给记者演示了如何精准调控整个花棚的微气候。通过无土栽培和全程数字化管理,基地的亩产量从传统的5万枝暴增至15万枝,他的“花枝舞”品牌在斗南拍卖市场的供货量已高居全省第四。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鹏程的姚安云毅花卉基地入选为云南省“彩云雁归”劳动者返乡创业园,被认定为楚雄州第十六批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王鹏程也荣获了2024年“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目前,王鹏程的创业园也以“同创新、齐分享、求共赢”的理念,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公司基地的人员从建设时期的3个人发展到现如今的190余人。

科技的种子,需要人来播撒。在姚安县官屯社区,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赵雁教授,就是那位“播撒智慧”的人。她脚踩胶鞋,扎根田间,为花农带来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科技法宝”。官屯社区种花农户杨海祥高兴地说,以前种花,优质花只可能达到40%,现在能达到70%左右。“像以前,没用智能环控和水肥一体系统,花的质量就不好,也卖不到钱,现在装上智能环控和水肥一体系统,花的品质大大地提高,都能卖上好价钱。”官屯大村下三组种花农户李燕飞如是说。
赵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这两年手把手地教和磨合与交流,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大家的转变,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就减少了农药的投入、节约了成本,在加装了环控和水肥一体系统之后,就能更精准地控制栽培的条件,把优质花的比例提高上去。到目前为止,农户种植的优质鲜花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了。”

从青年创业者的“数字工厂”到专家教授的“田间课堂”,科技这把“金钥匙”,正为姚安花农打开一扇扇增收致富的大门。
模式突破:林下生金,庭院聚财。
解决了“怎么种得好”的问题,姚安又开始向空间要效益,破解“地在哪儿”的瓶颈。一场“向林下进军”的产业革命悄然兴起。
姚安县创新“花卉搬家进山”模式,依托国家储备林等项目,科学开发出1.5万亩林下种植区。在弥兴镇,筛选耐阴抗寒的月季、绣球等鲜花进行种植,创新“林花”共生系统,实现了亩均效益超万元。截至目前,全县林下花卉种植面积达5000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上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志平算了一笔民生账:种植滇红玫瑰,每亩扣除成本后,还能为农户带来7000元至8000元的纯收益。
如何保障各方利益,凝聚发展合力?姚安创建了独特的“721”收益分配模式(农户70%、村集体20%、企业10%)。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金融保险”的利益共同体,与25家企业签下4600亩包销订单,让农民放心种、不愁卖。
不仅如此,姚安的花卉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全县有2897户农民将房前屋后变成了创收的“微花园”,摆放了40万盆花卉;鲜花饼、永生花等30多种衍生产品相继问世;“繁花里”玫瑰庄园等农旅融合项目,让花香与诗意触手可及。一个从种苗到交易,再到文旅的全产业链集群已然成形。
民生温度:花润民心,幸福绽放。
姚安的花卉产业为百姓带来的,是实打实的就业岗位和触手可及的温暖。
记者随机采访到了几位在花卉企业上班的花卉工,杜进美说:“这里离家很近,上下班到家的时间差不多就五六分钟,家里面老人小孩都可以照顾,工资待遇都比较好,在这里上班,很开心,很满意。”杜进美的幸福,是告别漂泊,守护亲情。李彩霞的故事则更动人,她介绍父亲和弟弟从昆明、广州回到家乡,一家人在花卉企业团聚。“公司给买保险,上班规律,能照顾孩子,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李彩霞一家的幸福,是骨肉团聚,安居乐业。

姚安毅云花卉有限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刘佳芹介绍,公司目前就业人数有200多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居民,他们十多分钟就能到公司,距离比较近。公司每年发出去的工资是800万元到900万元之间。一朵朵娇艳的鲜花,织就了一张联结亲情、守护乡愁的幸福网。它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端起了盛满收入的“饭碗”,下班就能感受到带着“花香”的温暖。这正是“美丽产业”成为“幸福产业”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从王鹏程的“数字玫瑰”到赵雁教授的“科技小院”,姚安县的花卉产业之路,是一条科技、政府、市场与人民同频共振的融合发展之路。它生动地证明:当一朵花与时代的机遇、科技的智慧和人民的奋斗相结合,就能绽放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照亮乡村振兴前程的磅礴力量。


